发现西部葡萄酒的调整机遇
编辑:孙庆冉 John Sun??发布日期:2014-10-28
我国西部产区在葡萄酒产业格局中的地位正在改变。近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5号《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国家发改委特制订《西部地区鼓励类产区目录》。据了解,《目录》着重把葡萄酒产业列为西部三省地区的“新增鼓励产业”。
其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新增鼓励类产业中,优质酿酒葡萄种植与酿造这一产业排在第二的位置上。在甘肃省的新增鼓励类产业目录列表中,优质酿酒葡萄种植与酿造赫然位列第一。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新增鼓励类产业目录中,优质酿酒葡萄种植与酿造是处于首位。同时,三地从事酿酒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的企业有望获得减税优惠。
在葡萄酒行业深处调整期之时,西部葡萄酒产业(甘肃、宁夏、新疆和内蒙古西部)逐渐显现出了惊人的发展潜力。在吸引业内将注意力投入在这里的同时,西部产区也留下了中国葡萄酒可能让世界惊艳的希望。
发现西部葡萄酒产区之盛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西部葡萄酒产区,西部产区惯常说的是我国西北部以行政区域划分的三个半省区,即宁夏、甘肃、新疆和内蒙古西部(以包头为界)。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集中在贺兰山东麓的永宁、贺兰青铜峡、红寺堡等县域,酿酒葡萄种植面积有11万亩。除了当地的酒庄之外,还吸引了王朝、张裕、中粮等强势品牌入驻,建设大型酒厂或合作建设葡萄基地,并有外资保乐力加、酩悦轩尼诗、德隆等企业进驻,建设原料基地和酒庄酒厂。
当下正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甘肃武威张掖(高台)产区,位于河西走廊地区。该地区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1983年武威的黄羊河农场引进20多个酿酒葡萄品种并建立了该省第一家葡萄酒厂,现有2万亩基地,该区主栽红葡萄品种蛇龙珠、赤霞珠、黑比诺,白葡萄品种有霞多丽、贵人香和雷司令。该地区的主要品牌有莫高、祁连、皇台,还有山东威龙收购的民勤酒厂。
在新疆吐鲁番产区,这里有新疆乃至西北的第一个酿酒葡萄基地。新疆玛纳斯产区在天山北麓,面积近6万亩,主栽品种赤霞珠(60%)。石河子有12万亩,昌吉有3.8万亩,阜康有2.8万亩。
南疆焉耆盆地有葡萄栽种面积8万亩,主要企业有乡都和望中。和硕面积有4万亩,以向其他酒企提供原酒的方式生产。伊犁的霍尔果斯产区,酿酒葡萄栽种面积为1.2万亩,是原新天现中信国安葡萄酒公司的原料基地。内蒙古西部产区位于贺兰山东麓向北延伸处。
今年以来,西部葡萄酒产区逐渐走入业内的视线,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支持,劲头之盛,一时无两。自8月份以来,先是中国?河西走廊第四届有机葡萄美酒节(武威?中国葡萄酒城)开幕,在甘肃地区掀起了一场产区与市场共振、历史与文化共鸣的美酒盛宴。
接下来,“中国葡萄酒的下一个十年”高峰论坛、2014年国家级葡萄酒评委年会、2014华夏酒报国际葡萄酒大赛、河西走廊葡萄酒投资论坛、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建成揭牌仪式、梦系凉州古城?情钟夜光美酒“天马湖之夜”葡萄酒品鉴会、甘肃?河西走廊优质农产品博览会开幕式、“相约河西走廊?醉美葡萄酒城”西凉风情之旅,依次在甘肃武威展开,并赢得了业内外人士的一片好评。
8月中旬,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技术委员会年会暨新疆昌吉葡萄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新疆昌吉市举办。随后,在8月21日,新疆酿酒工业协会2014年会暨焉耆第二届葡萄酒节在新疆焉耆县召开。而在月底,首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节品鉴会在银川举行,旨在发现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风采。
据统计,上述三省的葡萄酒会议吸引了大批国内葡萄酒专家、营销人士、葡萄酒经销商、爱好者的参加。其中,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甚至在整个8月份,都辗转于西部的各个葡萄酒产区。
西部产区渐露个性化发展趋势
从整个葡萄酒行业来看,2013年中国葡萄酒行业总产量为117.83万千升,同比下降了14.59%;销售收入408.17亿元,同比下滑了8.52%;利润43.81亿元,同比减少了20.06%。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的葡萄酒企业完成酿酒总量50.85万千升,同比下降3.92%;实现销售收入191.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0.3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9.9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16%;上缴税金13.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7%。与其它统计数据比较来看,在所有的酒类产品中,葡萄酒产业下滑得最厉害。
从实际调研的结果来看,行业的真正情况也许比上述数据更加恶劣,行业整体出现下滑,特别是高端产品销售明显下降,个别主要企业亏损严重。同时,下降趋势已经传递到上游,部分产区甚至出现拔葡萄树的现象。
王祖明曾对《华夏酒报》记者表示,由于企业在产区酿酒葡萄收购量的减少,以及企业自建或合作建设的基地已进入收获期,导致部分区域收购价格下降,低于种植成本,最终导致果农拔葡萄树或越冬不埋土,实际就是放弃了继续种植葡萄。
值得行业欣慰的是,葡萄酒产业及消费者对产品的热情没有完全退却,行业无疑已经是进入“初冬”。虽然市场已经降温,但并没有打消主要产区政府、企业对这个产业的热情。
这种热情来自于对整个产业发展的信心。从行业发展的历史周期来看,葡萄酒产业在调整之后还会进入上升通道,这是毫无疑问的。此外,对一些长期不受重视的产区来说,这个时期也赢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长期以来,我国葡萄酒行业往往更看重东部和中部产区。不过,随着整个葡萄酒消费面的进一步扩大,以往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的葡萄酒消费,近几年已经往成都、重庆、西安等西部城市及其他地区扩展,这为西部葡萄酒产区的发展赢得了重要的机遇。
葡萄酒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产品,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西部的产区有了发展的良机,因为在这样的产区能做出个性的产品,这会成为产区一个核心的竞争力。
而当下,随着调整期的深度下行,西部葡萄酒产区的产品正以逐渐显露的个性化发展趋势赢得业内的认可。
就在河西走廊产区,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家级葡萄酒评委在对32款河西走廊葡萄酒进行品评时,都对当地的黑比诺葡萄酒印象深刻,并一致认为河西走廊应发挥地域品种的特色,保持西部产区的个性。
在“2014年华夏酒报国际葡萄酒大赛”落幕后,“发现国内外最具风格的优质葡萄酒品牌”的金银铜奖依次出炉,在8名获得11位专家认可的金奖产品中,甘肃有3款产品荣获金奖,分别为甘肃祁连特选贵人香冰白、祁连传奇蛇龙珠干红葡萄酒、莫高窟干红葡萄酒。而来自宁夏的西夏王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和来自新疆的石河子怡然酒庄橡木桶窟藏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也荣获金奖,总数占到获奖总数的一半以上,一时震惊业内。
在调整中寻找调整机遇
尽管国产葡萄酒的冬天寒冷,而且短期也不会有什么改变,但王祖明认为,产业遇到冬天,“这也是好事,市场回归理性是必然”。
也许,我们应该调整心态,先冷静下来,好好思考,理清思路;在思维、理念、模式等方面有根本性转变,尝试着让产业很快跟上节奏尽快回归。毕竟,能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我们的产区、企业几乎都把产品定位在高端,这本身就是不符合产区自然条件、市场消费规律的;世界上主要的葡萄酒生产、消费国家,都以餐酒为主,这种“金字塔”型的结构,才能使产业更好地发展;有的企业已在调整,要坚持、扎实地做下去,产品要进入家庭,产业才能扎实,市场的“蛋糕”才能真正做大。
此外,葡萄酒行业对技术的认识、尊重度不够,从种植、管理到生产等各环节的技术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而酿酒葡萄种植、产品个性、产品品质等方面的问题,都与技术有关,产区政府、企业对技术的重要性及对技术的尊重还非常欠缺。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产业没有支撑,就没有未来。
王祖明表示:“国产葡萄酒总体上品质与国外主要生产国有差距,但现在各产区都有品质不错并获得公认的产品,由于性价比不合理,以致失去不少市场和消费者。我们需要对产品定位有正确的认识,提高性价比。”
最后,是葡萄酒的文化本土化问题。葡萄酒是舶来品,在中国的文化根基浅,消费者没有天然接受她的“基因”,而在其他葡萄酒主要生产国,葡萄酒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很大,这与其葡萄酒文化的推广是密切相关的,也是葡萄酒推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国内葡萄酒行业应该学习。
当下,虽然西部葡萄酒产区的葡萄酒正逐渐显露个性风格。但在王祖明看来,中国葡萄酒的产品个性问题还不太突出,要走的路还很长,“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产区、企业种植酿酒葡萄没有表现出区域的个性和特点,只有有个性的产品,才是产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表评论
参与评论?加入我们的讨论?
请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