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对于葡萄酒的意义

葡萄酒的年份(Vintage)是指酿造该酒的葡萄的采摘年份,它对葡萄酒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葡萄的质量受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条件影响很大,所以,即使在极端的理想状态下,其他一切影响葡萄酒质量的因素都不发生变化,出产于不同年份的葡萄酒还是会不同;另外一方面,葡萄酒的质量会随着岁月的推移而发展、成熟和衰退。可以说,通过酒标上标注的“年份”,一方面能够了解当年气候因素对于葡萄酒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这款酒的年龄,推断瓶内酒质的发展状态。而在“年份”的背后,最重要的便是气象因素,如气候、湿度、水源、土壤、光照等等。

温度

气温影响葡萄的生长,葡萄是一种相对喜温的植物,在其生长季节(北半球的4月-10月),我们以大于10?C的温度累计之和(生长季节有效积温)来评价当地热量资源状况。当有效积温能够满足葡萄基本生长时,月份间温度波动幅度越小,越有利于葡萄生长。

例如葡萄要经过低于零摄氏度的冬眠时期,春天才会发芽;若气温未低于零摄氏度,则葡萄无法发好芽。另外,气温更影响到葡萄的成熟度和酸度,温度够高才能让葡萄成长时甜味增多。但也并非温度愈高愈好,若当年的温度太高,反而会造成葡萄停止生长,并将导致未成熟的葡萄被烤干而无法再酿酒。葡萄的质量不能得以保证,葡萄酒的质量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光照

0[3]葡萄也是一种喜光植物,生长季节的光照时数是评价当地气候资源的重要因素。充足的光照,尤其是葡萄成熟期的光照条件,能够显著影响葡萄质量。很多葡萄园着落在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相对于平原地区而言,光照条件更为优越。

光照影响葡萄皮的颜色、厚度和单宁。后者决定了酒的风味、结构与质地。缺乏单宁的红葡萄酒在结构上会失衡,质地轻薄,没有厚实的感觉。红葡萄酒的颜色和单宁全来自外皮,如果阳光不够充足,则外皮无法产生大量的红色素,那么酿出来的红酒色泽便不够漂亮。以1996年为例,当年波尔多产区阳光充足,气温极低,于是便酿出结构坚实、富有波尔多古典风味的醇酒。

水源

0[1]对于任何农作物而言,降雨量以及降雨月份分布对于其生长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葡萄也不例外。葡萄对于水分的需求不是很大,但是降雨在不同月份的分布至关重要雨水的多寡则会在不同时期影响葡萄酒的品质。若是发芽后,为了使叶子成长便需要大量的水分,待开花时又不能下太多雨,否则花掉光了便不会结果实。同时,采收季时,如若雨水过多,葡萄酒的味道便会变淡。

灾害性气候

0[2]葡萄生长的一年之中,会面临很多自然灾害,比如晚霜、冰雹等等,尤其在山区或者丘陵地带风险更大。如若湿度太高,葡萄树容易产生疾病,尤其是霉菌;霜冻则会延后葡萄的成熟,而且常会造成当年的葡萄成熟度不佳,而无法酿出精彩的酒;冰雹会使葡萄收成减量,酿造的葡萄酒还常常带有梗味,影响其品质。风可以帮助太热的葡萄园降温,也可以降低葡萄园的湿度。不过,持续的强风压力却可能中止光合作用,从而推迟葡萄的成熟时间。

但是,评价灾害性气候对于葡萄质量的影响,要看其发生的时间点。有时候从经济的角度造成了损失,但是对于品质的影响不一定是负面的,比如灾害造成落花落果,产量降低,但是这往往意味着品质反而由于低产而提升。

年份评价的前提

通常各个葡萄酒产区的行业协会以及当地的研究人员会共同发布年份评价报告,也有一些酒评人独立进行年份的评价,有些历史悠久的酒庄也会发布自己的年份报告。但是,不是所有产区都适合进行年份评估,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具有悠久的葡萄种植历史

只有当地积累多年连续的气象资料以及连续的葡萄种植经验,形成了当地一般气候条件下,当地出产的葡萄酒具有相对稳定的风格特点与质量水准,方能进行年份的评价。

形成了当地的特色品种

0[2]

最适宜种植的酿酒葡萄,往往是那些在该产区条件下刚刚能够成熟的品种。

不进行人工干预

简单地说,就是不进行人工灌溉。假如进行人工灌溉,就不存在“干旱”这样的气候现象了,也就没有“干旱”给葡萄品质带来的影响了。

精耕细作

0[3]

尤其是不同年份间技术操作稳定一致,是比较年份的重要前提。假如栽培种植技术不稳定,即使在品评出产于不同年度的葡萄酒时发现了品质差异,又如何能够判定这种差异是源自何处?

因此,葡萄产地的气候对于葡萄酒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气候适宜的年份才能造就出“好葡萄酒”。

0 回复

发表评论

参与评论?
加入我们的讨论?
请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见解!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