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瓶封,大作用!
当你拿到一瓶葡萄酒的时候,除了观察酒标、摸摸凹槽之外,是否注意到瓶口上有个看似显眼却又常被忽略的角色呢?其实,这个低调的的小角色就是常说的瓶封,不过,瓶封又是什么呢?
瓶封是什么?
葡萄酒的酿造是个细致活,包装更不例外。看看下图的包装工艺设计路线,让人不得不感叹手中葡萄酒来之不易啊!
不过细心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图中有一个加瓶帽的步骤。可瓶帽是什么呢?
顾名思义,瓶帽就是酒瓶上一个像帽子一样的小东西,又称瓶封和酒帽,是葡萄酒包装过程中的一大重要步骤。也就是说,除了我们平常比较关注的酒塞和酒标之外,酿酒厂还会用一种包装配件对瓶口进行包裹,这种配件一般就叫瓶封。
瓶封的材质大多采用锡箔纸、玻璃纸或其它材料,其中PVC热胶帽更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等商品的包装,这种瓶封一般收缩性能好,不易滑落,能有效的防水、防潮、防尘,还具有宣传美化产品的作用。
瓶封有什么作用?
相比酒塞和酒标,瓶封的确没那么受重视。不过,瓶封的存在自然也有其道理,就像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存在即合理。那么,瓶封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1)保护软木塞
软木塞是一种传统且盛行的葡萄酒封瓶方式,约7成葡萄酒采用软木塞封瓶,在高档葡萄酒中更是常见。不过由于木塞封装的葡萄酒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缝隙,容易造成氧气的入侵,这个时候瓶封就起作用了。有了瓶封的保护,软木塞不用直接和空气接触,可以有效防止木塞的污染,同时保证葡萄酒的品质不受影响。
不过细心的朋友一定有发现,螺旋盖拧下来后,瓶颈上也还留有一截瓶封。这不禁让人发问了,螺旋盖又不会受潮污染,为什么这种酒瓶也有瓶封呢?别急,以下就是你要的答案!
(2)使酒瓶看起来美观大方
一个好的包装,除了要保证葡萄酒的品质不受损之外,还要使葡萄酒整体看起来美观大方,这样也更利于销售。不过由于有的螺旋盖比较矮小,不足以延伸至酒瓶的瓶颈,因此使用螺旋盖封瓶的葡萄酒,也采用瓶封来使其显得更加美观自然。
另外,一些用软木塞封瓶的葡萄酒如果裸露着酒塞是不是看起来有点像没穿衣服的小人呢?简直不忍直视,有木有?而且,光秃秃的瓶口看起来也很是奇怪。因此,考虑到葡萄酒的整体造型以及大众的爱美之心,当然有必要把酒瓶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了!而瓶封的发明则恰好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所以说,“小瓶封,大作用”,的确不为过。
瓶封上有什么重要信息?
除了酒标,葡萄酒的部分信息也会印刻在瓶封上,如葡萄酒的名字、生产日期、品牌创始年份、商标等。除此之外,有的法国葡萄酒瓶封上方有个比较重要的标识:美女头像,这是DGDDI海关部门的认证,是葡萄酒完税的标志。
有此标识的葡萄酒大都在法国本土销售,不过有时候中国也会出现带有这种标志的葡萄酒。这是由于生产商原没有出口的打算,结果出口配额不够,于是便从法国配额中提取一部分满足国外进口商的需求。不过这上面的信息又代表什么呢?
(1)标志上方的数字与字母
正上方的两位数指的是产地所在的大区,如波尔多邮编为33000,其中数字33指的就是波尔多所在的吉伦特(Gironde)大区;最后的三位数一般指许可编号;而中间的字母也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
R(Récoltant):酒庄主,种植、酿酒、装瓶等全由自家酒庄完成;
E(Eleveur):酿酒者,专指采收别人的葡萄再进行自酿与装瓶;
N(Négociant):批发商,收购原酒再统一调配或直接装瓶。
(2)标志的颜色
绿色:AOC和VDQS级别的酒;
蓝色:VDP、VDT级别的酒;
橙色:天然甜酒或利口酒(liqueur)等;
黄色:白兰地,包括干邑(cognac)和雅文邑(Armagnac)等酒;
灰色:果酒;
红色:朗姆酒等烈酒;
白色:其它酒类。
瓶封上为什么会有小孔?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有的瓶封上会有一些小洞,有两个或三个,甚至四个。这些小孔是封瓶时粗心所致,还是特意为之呢?
其实这些小孔是为了方便陈年的进行,是葡萄酒的透气孔。大家都知道,少量的氧气对于葡萄酒来说是有好处的,而这些透气孔就是为了帮助葡萄酒在完全密封的情况下,能有机会接触到空气。这种缓慢的氧化作用不仅能使葡萄酒发展出更复杂的风味,还能延长其寿命,因此这并不是粗心或不负责任的表现。
有瓶封的葡萄酒如何开瓶
有瓶封的葡萄酒开瓶时要先检查瓶封是否完好无缺,如若瓶封受损,应仔细检查酒塞的状况,确保酒液没有污染方可饮用。正确的开瓶方式如图所示:
为什么有的葡萄酒没有瓶封?
瓶封的存在确实能给葡萄酒带来好处,不过随着人们对葡萄酒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部分消费者开始抵制瓶封。因为瓶封多为不透明的材质,这样容易阻碍视线,无法看清酒塞与酒液的实际距离,从而无法判断葡萄酒的保存状态。
另外,没有瓶封的话,橡木塞出现霉斑甚至完全腐蚀等情况时,可以及时发现,从而避免出售或饮用一些可能会给健康带来潜在风险的葡萄酒。
…

夏季你还在常温下喝葡萄酒?
[quote align="left" color="#999999"]气温逐渐升高,室温喝葡萄酒的日子逐渐成为逝去。季节变化有哪些喝酒技巧?温度跟口感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你造吗?[/su_quote]
秋冬喝红葡萄酒,春夏喝白葡萄酒?
坊间有流传冬喝红葡萄酒,夏喝白葡萄酒之说,原因在于秋冬季可常温下饮用红葡萄酒,温度也就在18℃左右,适合最佳温度之说。而白葡萄酒适合更低的温度来饮用,春夏季喝最爽不过。
其实,只要温度把控到位,红白葡萄酒全天候任君选择。而大多数多数的时间更倾向于喝风格强劲些的红葡萄酒,其浓郁风味和深厚结构能让人感受到刺激和保健,也适合搭配当季食物。同时,即使是喝白葡萄酒,大多人也会选择较为成熟浓郁的类型,比如勃艮第产区…

什么是XO
常年来,很多消费者把XO、VSOP当成是一款酒的名称,从而弱化了品牌,所以常有人在餐厅酒吧大喊:“小妹,给我来瓶XO”。至于什么牌子的XO,可能就不知晓了。XO就代表是好酒吗,XO的价格一定最高吗?消费者口中的XO、VSOP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XO、VSOP、VS等词通常出现在白兰地酒标上面,其他的威士忌、伏特加等所谓的“洋酒”并不会标这些词。其次,只有产自干邑地区的白兰地才可以称之为干邑,其他地区生产的只能称之为白兰地,在白兰地中,以干邑的整体品质及整体价格最高。第三需要了解的是,XO、VSOP、VS为等级,代表一款酒在蒸馏完成后在橡木桶中陈年的时间。
我们以干邑为例,用于出售的干邑至少要在蒸馏结束后,在橡木桶中陈酿两年,酒龄的计算是从葡萄收获到第二年的4月1号起,举个例子:2010年收成的葡萄,在酿成葡萄酒后在蒸馏,蒸馏完成后2011年的4月1号开始计算酒龄,到2013年4月1号方满两年酒龄,以此类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装瓶后的干邑是不再计入酒龄的。
而关于陈年时间的法律规定上,干邑地区有以下文字进行表述:
V.S.(Very…

了解葡萄酒从这10句话开始
 
 --生产葡萄酒的国家分成新世界和老世界。 
 --葡萄酒瓶上的年份指的是葡萄采摘年份。 
 --葡萄酒冰镇一下才好喝。 
 --葡萄酒对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饮酒过量一样危害健康。…

揭秘橡木塞的制作过程
橡木塞作为葡萄酒瓶的“原配”夫人,一直与其恩爱有加,虽然螺旋盖、玻璃塞、橡胶塞以“小三”的身份来勾搭葡萄酒瓶,试图踹掉原配,借机上位,但一直不能得逞。究其原因,便是橡木塞柔软的身材,带透气微氧化功能,环保等优点,虽然偶尔耍耍“臭”脾气,但也不妨碍其在葡萄酒瓶心中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橡木塞究竟是怎么炼成的呢?
原材料
橡木塞(Cork),顾名思义就是软木橡树(CorkOak)制作而成的塞子,所采用的原材料为橡树表皮,经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而软木橡树的主要产区为地中海沿岸,它需要大量的阳光,降雨量低与较高的湿润度,而树皮质量和厚度根据所生长地方的特定环境条件而显不同。葡萄牙是世界知名的软木橡树产区,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3%左右,堪称软木王国。
树龄达到25岁时,软木橡树才会进行首次收获,但其品质并不能达到制作橡木塞的标准,直到其树龄达到50多岁时的第三次收获,才可来拿制作橡木塞。
橡木塞的制作工序
…

买个酒怎么这么难?给你三条妙计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我惊喜的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一番畅谈,他立刻对我的工作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好吧,主要是对葡萄酒很有兴趣:
他“哎,你能不能跟我说说市面上哪款酒最适合平时喝?”
我“这个……很多都不错啊”
他“那,哪个国家的酒最好?”
我“这个,每个国家都有烂有好,没哪个‘最好’”
他(有点抓狂)“那波尔多的是不是好酒啊?”
我“这个……好的很好,但烂的也很烂”
他(相当抓狂)“那怎么看哪种葡萄酒最好?”
我“其实……光靠看是分不太出来的”
他(彻底绝望了)“……我问的问题是不是都很外行?”
我“主要是太难回答了……”
如今市场繁荣,光是淘宝,搜“红酒”就能有29.5万件宝贝。全国各种酒款,恐怕有百万种之多。不过,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大部分酒都只是“一串名字”连着“一串数字”(价钱)——哪个好喝,哪个价格实惠,大多数时候却完全不知道。看着一排排产品,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遭遇严重的选择障碍。
一瓶葡萄酒,随便买也要一两百甚至更多,但经常还会完全喝不出好来,远不如同样的钱下馆子点菜来的痛快——生活中如此之多的产品,为什么只有买酒这么麻烦?
到底哪里的酒最好啊?
很多消费者常问的问题就是“哪的酒好”……但凡是能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的,恐怕都是“砖家”而非“专家”。
的确,产区和葡萄品种都能影响一款酒的品质,但最终生产一瓶酒的,还是酿这酒的酒庄——同样在加州,最顶级膜拜酒庄的赤霞珠…

瓶塞开断了怎么办?
声名显赫的拉图酒庄( Chateau Latour)曾经开启过一瓶神秘的老年份拉图,连酒庄的人都不清楚确切是哪个年份的,但是可以确定是在1863年之前。瓶塞应该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被换成了玻璃塞,这样让葡萄酒的氧化陈年过程变得非常缓慢。
但除了这种兴师动众的开绝世老酒的场合,我们在生活中大多数时候碰到的是这样的情况:
随着一丝不祥的颤动,瓶塞在开瓶器的带动下被拽出了瓶口。麻烦的是,出来的只是瓶塞的一部分,这塞子的另一截还横在你和这瓶脆弱的佳酿之间,看来没拿定主意是自己掉下去,还是卡在这里等你失手把它捅下去。
绝大多数情况下,开断瓶塞还是因为不当的方式引起的:没钻到合适的位置就急着提起来,钻入的角度过于倾斜导致上拉的时候塞子横向受力,没搞懂说明书就急着试用难控制的电动开瓶器等等。不管原因如何,断塞这件事,人人都会碰到。如果是碰上老年份酒的木塞过于脆弱,或是甜酒的糖分让塞子与酒瓶黏住,都有可能让悲剧的木塞在开启一刻身首异处。
断塞对酒有什么影响?
塞子断了对喝酒有什么影响吗?没,但塞子掉进去的话就两说了。
首先,浮在酒液上的木塞碎屑会直接影响外观,从颜值上让一款酒大打折扣。破损的塞子有时也会带来不少杂质,比如最廉价的碎木塞(封面图这种)是用胶水粘合的,很多人认为这种塞子的胶水能带来不干净的辛辣味,彻底破坏酒本身的香气。
总之,断塞甚至让木屑掉到酒里确实不太好,但也不表示这瓶酒彻底完蛋了。
怎么处理?
碰到断塞了先别慌,定定神,按照下面的步骤来操作,就可以化险为夷:
-
…

刚开的酒为什么闻起来味道怪怪的?
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满心期待地打开一瓶酒,刚想开心地喝上一杯,但闻起来却有些不对劲?别急着抱怨上当了,也别担心是不是自己品味出了问题,很可能你碰到了下边几种情况,有的时候还真不一定是酒出了问题。
鱼腥味,洗洁精味
在酒杯里能闻到微弱的腥臭气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不新鲜的海鲜,也很像淡淡的霉味或者抹布味或者洗洁精味。
-
…

十美元的葡萄酒实际成本是多少?
近日,知名葡萄酒作家Tyler Colman从Prowein发回报道,深入剖析葡萄酒的实际成本。售价$10的葡萄酒实际成本是多少?答案是$2.40。
每年一届的德国杜塞尔多夫酒展ProWein于3月15至17日盛大举办。进口商美国西部酒业公司(USA…

葡萄酒达人速成手册!
现在,什么都开始讲究个腔调逼格,对什么都多懂点,自身涵养和气质就体现出来了。而对于葡萄酒来说,我们关键要有一颗好奇心和求知心,俗话都说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这分分钟提升腔调逼格的事我们怎能错过?
…

是不是越贵红酒“年份”就越久?
“年份”是指葡萄采收、榨汁酿造的时间,在国外叫做“收获年成号”,是欧美葡萄酒消费者十分重视的一件事。因为葡萄的生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气候要素,如光照时间、温度、降水量、空气湿度、风及各种自然现象。所以葡萄的生长随着每年气候的变化而不同。
葡萄的收成有好年景、坏年景之分,可直接影响到葡萄本身的质量,进而影响到葡萄酒的质量。在法国等欧洲国家,每年都要对各个葡萄产地(如波尔多、布根地、梅多克等)的葡萄收成情况划分等级、进行公告,并形成了惯例。
懂得分辨和欣赏高品质的红酒实在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无论是从选酒、储存、用酒时的温度与环境,甚至所用的酒杯,各种细节和要点都不容马虎,因为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红酒的品质和味道,而我们也将会逐一探讨,为大家探究红酒的特质。在挑选红酒时,不少初学者都误以为出产年份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虽然一个“好年份”对于一支高品质的红酒来说是重要,但红酒品质好与坏,也需要视乎出产国家和地区。
一般来说,我们认识到最传统的红酒都是来自法国的,而大家所讨论的“好年份”,正正是针对著名盛产红酒的法国波尔多地区所出产的红酒。“好年份”的定义是指那些年份的天气十分适合葡萄的种植,这些日长夜短、温差少和雨水少的地方,出产的葡萄酿制的红酒品质比较优良,至于价格的高低,就要视乎出产的数量和产地了。普遍红酒的“好年份”就有1982年、1985年、1986年、1990年、1996年、2000年及2001年、2003年。
葡萄酒的出生日期
酒的年份(millesimes)这个词,可在法语国际会议方案中找到严谨的定义:“年份是贴在葡萄酒瓶上确保生产年的格里历年数字”。然而,一个定义并不总是足够严密明确的,从1582年以来,在广告里总要附加一些个性化的东西。
millesimes这个葡萄酒专有名词,专指葡萄酒的出生日期。在酒的标签上标明它的身份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证明这个酒的酒龄,以便允许葡萄酒爱好者按照他的口味和状况选择一个年青的酒或是陈年的酒;二是说明葡萄收获的年份,一般来说葡萄园中的葡萄,一年和一年的收获质量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产葡萄酒的质量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在酒瓶上标明年份,可给消费者在去掉瓶塞前就能获得酒的质量信息。
各个年份酒都有它的典型性,它的演化特征,它的名望和它的标价,为此所有的高级葡萄酒产品都会标出年份。在酿酒工艺不变的情况下,产地的自然条件对年份酒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一年份在不同的产区或者同一葡萄园在不同的年份酒的质量都不相同。在商店的货架上,对普通价格而言,也有很优秀的酒不标明年份,但通常这都是一些年青的酒,或者是合理的混合品种酿造的酒。
millesimes每年都不相同,这是气候变化的杰作。从来没有过两个葡萄收获期是一样的,可以断言,从酿造者的观点来说,人们永远也不会在不同的年份做出相同的酒来。气候对于葡萄而言似乎比对其他的水果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由脚到顶的葡萄穗成熟需持续45天,果穗成熟很容易受到伤害,在收获期天气的好坏给葡萄质量带来的正负面影响非常大。而好年份和差年份又是不可预见的,并没有固定的周期。
根据波尔多地区的记录,从1930年到1980年的50年间,好年份有20个,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30—39年只有两个,34和37年;40—49年有三个,45、47、49年;50—59年有五个,50、52、53、55、59年;60—69年有四个,61、62、64、66年;70—79年有六个,70、71、75、76、78、79年;可见每个十年中好年份的出现数目都不同,奇数偶数虽大致相当,但并没有什么规律。
葡萄酒的“年份”
有那么多好年份,那么要不要对它们进行分级也来个比较呢?照道理作为职业品尝者,不应该无视年份差别的出现,也不能避开年份分级的需要,应该像提出原产地命名规则一样,给年份打分排队。
然而事实上,对一个年份的评分并不是绝对值,仅是对同一地块收获的不同年份酒的比较,要公正地建立一个年份等级是很困难的,因为年份具有抽象性和主观性,它涉及到不同年龄的酒对年平均质量的比较。比如前年是2004年,其他年份怎样能接近现在的酒型去比较呢?要综合2002,2000,1998等年份的印象;而这些酒已经在瓶中保藏好几年了,它们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化呢?
这就需要对这些酒先前的印象有一个很好的追溯以往的推理判断,并再展示以往的那些年份的评价。人们明白这样的分级不仅很麻烦而且会引来无休止的商榷。故品尝者之间对此留有很大的余地,能广泛地达成共识。另一个概念是像均质一样,在产生的年份等级系列中,应当把酿造的难易性、结果的规律性、商业气氛等因素也纳入年份的印记中,这又会导致一些大的、好的庄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不可比因素更多。至于进行不同地区年份的比较那更是不可能的事。
一个最简便实用的办法,就是把年份分为好和差两级,事实上好坏年份并没有截然不同的分界,“没有更坏的年,只有困难的年”。这是一条定律。从这样的理念出发,即便在葡萄原料质量欠缺的年份,现代化的工艺技术也可以弥补其不足,如果达不到高质量,也至少总能保证其没有错误,中等好的年份,总能出比较好的酒。有一些葡萄酒的爱好者,局限于他们的体验,总是想高档酒出自于大年份,其实他们不了解精明的买主所遵循的原则是“小酒庄,大年份;大酒庄,小年份”。
特殊的气候和现代的技术都是很重要的,葡萄酒工作者永远不能忘记先天和后天的统一性。
在葡萄酒的商标上注明葡萄收成的年份,这种葡萄酒称为“年份葡萄酒”,其意一是向消费者提供一个特殊的信息,让高层次的消费者按年号选购酒;二是葡萄酒标明采收、酿造年份,对于葡萄酒收藏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卖一瓶就会少一瓶;三是饮用标有年份的葡萄酒,有可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回忆那一年的欢乐与奋斗,增加饮酒时的情趣,这也是葡萄酒文化的一种享受。
在法国等欧洲国家,政府每年对于各种葡萄酒,包括年份葡萄酒的生产总量均进行登记,实行在源头控制。所以,年份葡萄酒的销售量在逐年减少而绝不会源源不断!
…

读懂这九张图 从葡萄酒“砖家”变“专家”
面对纷繁复杂的葡萄酒知识,我们应该从何入手,以最快地掌握葡萄酒的基本知识呢?酒庄网为您精心制作了九张张葡萄酒知识卡片图,涉及葡萄酒酒标、酒杯、侍酒温度、颜色、香气和风土等方面的重要知识要点,并在最后把九张图片成功组合成一张,以让大家对葡萄酒知识有个概览性的认识。一图在手,不愁学不懂葡萄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