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量饮酒防老年痴呆 有助燃脂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一天喝两杯葡萄酒有助于燃脂。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先锋》杂志上。 该杂志写道,哈佛医学院的专家们用近13年的时间追踪了2万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的生活方式、饮食及健康状态。最后他们得出了一项结论:适量饮酒可以降低产生多余脂肪的风险,并且对减脂有一定帮助。 营养学家萨拉持这样的观点:“一些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在地中海地区的饮食中配合饮用适量红葡萄酒(每天大约250毫升)是有益处的。特别是在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改善血液循环和预防动脉硬化等方面。”这一观点也同样被《先锋》杂志引用以佐证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 此外,据她介绍,红葡萄酒中有一种被称为白藜芦醇的成分,它可以将酒精转化为燃脂的“助手”,也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白藜芦醇可以将白色脂肪转为褐色脂肪(白色脂肪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脂肪,而棕色脂肪细胞则将脂肪转化为热量燃烧掉。——编者注),从而帮助脂肪燃烧、提供身体机能工作效率、改善肌肉状态。而这一方式与进行体育活动燃烧脂肪的方式相似。 科学家们认为,这一作用对女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因为女性的体内所产生的用以吸收酒精的酶数量较少,因此为了吸收酒精,女性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不过,科学家们指出要获得白藜芦醇,饮用葡萄酒并不是唯一的途径:“蓝莓、覆盆子、草莓、葡萄和苹果中都有这种酶。” …
,

图解白葡萄酒的主要风味

当葡萄被采收以后,经过榨汁、过滤果皮的工序,只发酵葡萄汁酿出来的酒就是白葡萄酒。白葡萄酒一般用白品种葡萄酿制而成,如霞多丽(Chardonnay)、长相思(Sauvignon Blanc)、雷司令(Riesling)、白诗南(Chenin…
,

起泡酒大全

起泡酒(Sparkling Wine)其实是指起泡葡萄酒。葡萄酒按照二氧化碳的压力可以分为静止葡萄酒和起泡葡萄酒,在 20℃ 时,酒中二氧化碳压力低于 0.5 巴(bar)的葡萄酒称为静止葡萄酒,等于或者高于…

意大利诞生全球首个发酵机器人

近日,来自意大利的科学家多纳托·莱纳蒂(donato lanati)制造出了全球首个发酵机器人,并给它取名为吉妮西丝(genesis)。吉妮西丝和《星球大战》里的r2-d2机器人有几分相似,这个酿酒机器人能容纳200公斤的葡萄,一次操作能酿造出100升的葡萄酒。在首次发酵实验后,莱纳蒂对机器人进行了升级。 酿酒机器人内置传感器,能够精准控制葡萄酒的含糖量、ph值和青花素的含量。除此之外,机器人还可以执行浸渍和氧化等酿造工艺。酿酒机器人由头部和身体两部分构成,外部设有用树脂做的小玻璃窗,酿酒师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来监管整个酿造的过程。莱纳蒂将在皮埃蒙特(piedmont)、西西里岛(sicily)和托斯卡纳(tuscany)等葡萄酒产区率先使用酿酒机器人来酿造葡萄酒。 …
,

葡萄酒仿冒手册:真假的艺术

假冒品是指出于欺骗的目的,对真品动手脚。对葡萄酒而言,假酒是指酒的品质与酒标不符,例如,在酒瓶中掺杂廉价酒,以次充好;或者给劣质廉价的酒冠以好酒的标签,并标以高价出售。 山寨品是通过模仿包装瓶和商标来仿冒真品,以求以假乱真。山寨品的品质不一而论,有些十分粗糙-仅靠粗劣的影印标签鱼目混珠,但有些却十分讲究。例如,德国眼镜品牌罗敦司得(Rodenstock)曾使用牙钻将托马斯…

逾10吨进口葡萄酒不合格

近两年来,凭借亲民的价格和新鲜的口感,进口葡萄酒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经营者的重视,进口葡萄酒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近日公布2016年1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有51批次、10.64吨葡萄酒在入境检测时发现不合格,其中逾30批次葡萄酒因标签不合格被退货或销毁。 进口“身份证”问题多折射市场乱象 在1月不合格名单中,超40批次进境葡萄酒因包装、标签不合格被退运或销毁。其中,有34批次葡萄酒因标签不合格被退货或销毁。另外,由江苏东帝联合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申报进口、来自智利的星得斯拉丁之星红标红葡萄酒2013因包装不合格被销毁,涉及产品近7.41吨。 中文标签是进口葡萄酒的“身份证”。进口葡萄酒的中文标签内容基本包括葡萄酒名称、产区、等级、收成年份、葡萄品种、酒厂名、产酒国名、净含量、酒精浓度等信息。因产地国不同,具体的项目会有少许差别。 真实、准确的中文标签标注的信息是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第一手资料,可为什么这么多进口商在这一项目上“折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研究员范文来表示,标签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进口企业内部沟通不畅,设计人员并不了解标准要求,也有可能是进口商缺乏了解相关法律的专业人员,另外也不排除不法进口商意图打擦边球,通过模糊标注蒙混、误导消费者。 “在整个葡萄酒进口环节中,标签管理应该是最易执行的环节,但小小的一张标签就出现了那么多问题,折射出了整个进口葡萄酒市场的乱象。”范文来认为,随着国内进口葡萄酒消费量增长,有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投身其中,进口葡萄酒市场竞争趋烈,市场亟待规范。 3批次酒品质不过关掺水太多 在1月进境不合格名单中,由青岛方洲源进出口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卡瓦桃红葡萄酒2012来自葡萄牙、由青岛鹰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索蒙塔诺桃红葡萄酒来自西班牙,不合格原因均为“干浸出物不合格”。另一批次来自西班牙的魏德加拉斯因佩里亚尔白葡萄酒同样因“干浸出物不合格”而被销毁。 干浸出物是葡萄酒在一定物理条件下非挥发性物质的总和,包括游离酸及盐类、单宁、果胶、低糖、矿物质等,它不仅影响葡萄酒口感,也是体现葡萄酒品质的关键指标。干浸出物不合格说明葡萄酒中含葡萄的天然成分较少,葡萄酒原汁含量不足,可能掺水较多,从而影响葡萄酒品质。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葡萄酒》(GB15037-2006)规定,干红葡萄酒的干浸出物不得低于每升18克。 近年来,铁含量超标已成为进口葡萄酒不合格退运的主要原因之一。来自西班牙的圣罗奥红葡萄酒、唐法德里克珍藏干红葡萄酒(特级珍藏)铁超标都被检出铁超标,涉及产品1.54吨。 葡萄酒中的铁含量超标不但会影响口感,还易使产品出现沉淀,并加速葡萄酒的氧化和衰败过程,进而降低产品品质。过量的铁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铁中毒,对心、肝和胰造成损害等。 我国葡萄酒国标规定,铁含量不超过每升8毫克。一般情况下,葡萄酒中的含铁量为每升2毫克至5毫克。葡萄酒中铁超标可能是原料种植、酿造、生产过程中带入,与金属容器工具接触,也可能是在澄清葡萄酒的过程中,加入明胶及鱼胶造成铁含量增加。 质检总局通报内容显示,以上不合格批次的食品都已依法做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降身价迎合大众消费购买注意“三看” 随着大众消费的走旺和进口成本的降低,近年来葡萄酒成为今年酒水消费的“黑马”,进口量屡创新高。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发布的2015年进口酒市场整体情况显示,去年瓶装酒进口量达到了3.96亿升,金额达18.8亿美元,为历年之最。 从产地看,法国、澳大利亚继续领跑。除了法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大部分进口来源地的进口均价都有所下跌。这一趋势有利于更好地拓展中低端消费市场,同时预示着进口葡萄酒的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进口葡萄酒总量同比增长了44.2%;进口额同比增长34%;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了7.3%。进口葡萄酒“量增价跌”,这一现象意味着大众化的消费越来越多。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认为,最近两年进口葡萄酒增速较快,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诸多影响。很多国外葡萄酒商看好中国商机,加快了中国市场蚕食和占有,但是对中国市场相关规定的了解不足,造成包装、标签和质量不合格,被拒国门外进口葡萄酒数量大增。我国检验检疫严格把关,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对于如何选购葡萄酒,范文来表示,消费者不应以国内、国外区分品质高低,可根据口感选择知名品牌,认清中文标识,尽量在大型商超购买,以确保产品质量以及可能出现的售后问题。 检验检疫部门提醒消费者,购买进口葡萄酒需注意三查看:一看经销商营业执照,从正规商家选购放心酒;二看中文标签,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三看卫生证书,每一批正规渠道进口的葡萄酒均可提供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卫生证书,消费者可向商家索取查看。(记者娄奕娟) 附不合格进口葡萄酒名单: …
, ,

慎购中百元以下起泡酒

起底进口起泡酒“真相”: 近日有媒体报道,山东烟台地区出现小作坊式葡萄酒厂大量仿制进口起泡酒,成本仅7元的仿制进口起泡酒通过夜场、电商等渠道能卖到百元以上。专业人士建议:这些起泡酒明显货源有问题,为了健康,消费者还是要慎重选择。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的追求,近年来进口起泡酒在国内市场“火热”起来,“钱”景无限好。巨大的市场利益驱使各大小供应商、经销商蜂拥而至。进口起泡酒市场逐渐凸显出问题。 …
,

喝葡萄酒的人,为什么越喝越有钱了?

“为什么喝葡萄酒的人,越喝越有钱了?” 你说,我肯定在胡说八道,这种理论根本就不成立,人是有钱了才去喝葡萄酒,而不是喝了葡萄酒才有钱的。当然你说的没错,喝葡萄酒当然不能让一个人变得有钱,我的论点是“喝葡萄酒的这些人,越喝越有钱了”,这里强调的是人,而不是某个动作让他变得有钱。既然明白的我的论点,我就接下去为你解释,为什么这些喝葡萄酒的人,真的会越喝越有钱?我有这样的结论,主要的理由有四点: …
,

罗曼尼-康帝为什么那么贵?

全国房价最高的深圳,以均价4.3万/平的价格傲视全国,而最新的深圳市平均工资为7千6左右,也就是说,你想在深圳买房,不吃不喝大半年才买得起一平方的房子。但是,你可曾想过不吃不喝大半年存下来的钱能买到一平方房子,却换不来一瓶酒吗?竟然有如此昂贵的葡萄酒?用其买醉可不倾家荡产?几年前有个刚开始经商的朋友只身去香港谈生意,请客户吃饭时摆阔点了瓶店里最贵的酒,拉菲什么的他也喝过,几万块钱都在他的接受范围内,但结账时发现这顿饭下来要价一二十万,而那瓶酒他一辈子都记得——罗曼尼-康帝(Domaine…
,

价低和价高的葡萄酒,酿酒工艺差在哪里?

为什么有的葡萄酒标价80元,有的葡萄酒标价1000元呢?一款酒竟然能差距数十倍,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很多人说:“因为品质有差异,品质高当然价格贵”。确实如此,葡萄酒品质七分靠原料,三分靠工艺。今天就来聊聊这“三分”工艺到底是怎么影响葡萄酒品质的。 …

7元成本进口起泡酒夜场卖百元

近日,有业内知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爆料,烟台的一些小作坊式的葡萄酒厂大量仿制进口起泡酒。有业内人士称,也正是这些仿制伪劣的起泡酒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内起泡酒市场鱼目混珠,价格低廉,对进口起泡酒形成冲击,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拉低了整个起泡酒消费的档次。 上述知情人士还提到,起泡酒的受众群主要是女性,渠道主要集中于夜场、电商渠道,所以这些仿制进口起泡酒一般会选择在夜场和电商渠道,价格一般很低。 大量仿制背后,是利益在驱使。2014年前的几年时间,进口起泡酒消费出现“井喷”。为了谋求更大利益,一些供应商、经销商蜂拥而至冲入起泡酒市场。 数据显示,2015…
,

机器人能取代品酒师吗?

最近朋友圈有没有被“阿法狗”(AlphaGo)和李先生的围棋大战刷屏啊?人工智能连下两城的战绩,不由让人感慨,再过几年我们真的能把万物之灵的位置丢了。 说回我的本行,葡萄酒品鉴这样通常被认为更加感性的领域,会有机器人插手的空间吗?如果人工智能开始品酒的话,又要多久才能击败现在的人类酒评家呢?事情的真相可能出你意料: 品酒机器人其实已经不是新闻了。而且对爱好者来说最复杂的游戏“盲品”,对它们简直手到擒来。 早在2006年,日本NEC就推出了第一代盲品机器人……只靠扫一下酒液,对比数据库里的光谱记录。它们能精准的分析出具体酒款来。时至今日,人类能展示这种神技的,只有1976年,法国喜剧《美食家》里那位老爷子: 机器人的盲品不仅速度比人快,而且准确率极高——在实验室里它分辨了30款不同葡萄酒……唯一的一次失误是研发人员不小心被扫到的时候,它报把对方当成了食物,而且还是“培根”……不臣之心昭然啊! 其实不光是盲品……葡萄酒行业里,机器人的“入侵”早就开始了—— 葡萄园里,有专门的“监工”机器人,能随时监视葡萄园的生长状况,像人类发布“剪枝”“采摘”等命令; 而酒吧也有专门的服务机器人,不光会倒酒,调酒更是小菜。 实际上,连陪酒这方面它们都比人干的好!有多少喝多少,醉了都能保证面带微笑。 如果结合考虑搜索资料、查询价格、给出推荐这些早就进入商业应用的工作……这么看起来,要不了几年,也许我真要担心饭碗被机器人抢走了…… 还好一个值得安慰的事实是,尽管在盲品上或许机器人有着百发百中的能力,但遇到了2年前的博若莱新酒,它还是只会照本宣科的把数据说一遍。要是换成我的话,肯定愤然退货了。就算猜不中年份,也不影响我留一个大大的差评。 看起来,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至少有一点我们还是可以自豪的。那就是不管算法再先进,数据再全面;作为人类,至少,我们还有独立的品鉴能力。而这一点,机器人可能还要等很久才能学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