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年龄的男人该喝什么酒?
喝酒,是男人之间永恒不变的话题。关于男人与酒,江湖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爱喝白酒的男人敌人多,爱喝啤酒的男人朋友多,爱喝红酒的男人情人多。”这说明了不同的男人喜欢喝不同的酒,喜欢不同酒的男人性格也不尽相同。从年轻到成熟再到衰老,男人的性格都在经历着时间的锤炼,其对酒的喜爱与选择也会逐渐发生变化。
18岁以前:不建议喝酒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建议,理性饮酒包括不应过度饮酒、不能酒后驾车、孕妇和未成年人不能饮酒4个方面。由于酒精对未成年人的发育和影响较大,容易酒后误事,因此,18岁以前不建议喝酒。
18岁至25岁:鸡尾酒
18岁至25岁的男人思维敏捷。刚刚走出大学校门,走出家长的怀抱,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十分自信,颇具想象力,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束缚。他们只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对别人的意见会持无所谓的态度。
鸡尾酒也是想象力的杰作。鸡尾酒的本性,已经决定了它必将是一种最受不得任何约束与桎梏的创造性事物。这种创新、想象力和自我为中心是鸡尾酒和20岁的男人之间共同的话题。
25岁至30岁:干白葡萄酒
这个时间段的男人用青色的画笔来绘制人生的风景线,他们如春天的小树,虽然青涩,却生机勃勃。同时,由于社会环境变化的冲击,再加初涉职场,稚气未脱,定力不足,自我的风格容易因时因环境而发生改变。
干白葡萄酒也以清爽著称,较高的酸度赋予了白葡萄酒生气与活力,与这个年龄刚好吻合。特别是大胆、辛香、清新的长相思俨然一副水手服少女野性不羁的模样,把这个年龄段的男人演绎得淋漓尽致。此外,风格多样的霞多丽干白葡萄酒也是这个年龄段的男人的选择。
30岁至35岁:干红葡萄酒
30岁已经到了而立之年,30岁的男人,用紫色绘制人生的风景线,此时是拼搏的年龄,他全身的力气都拧成一股绳。此时的他干劲十足的人,不怕吃苦,想做就做,是个现实主义者,凡事都会着眼于现在,对金钱和权力非常执着,相对而言,是个不浪漫但很稳健、很实际的男人。
干红葡萄酒酒体相对较厚重,单宁赋予了苦涩味。例如,赤霞珠红葡萄酒酸度较高,单宁厚重,酒体丰满,给人以醇厚和结实之感。30多岁的男人更能在创业初期的艰辛环境中感受这苦涩之感。
35岁至40岁:香槟
经过10多年的打拼,奔四的男人大都已经事业小有成就,一切都运转自如。因此,他们对身边的事物更加挑剔,要求也更高,不干于平凡与平淡,对异性的要求也很高,即便是作为普通的朋友,跟他们相处也要具备相当的条件。
香槟一直是奢华高贵的代名词,其酿酒工艺也比一般的葡萄酒要复杂,香槟一直与世界各大奢侈品或者国际赛事联系在一起,因此喜欢香槟的男人挑剔,是个不满足于平凡的人,喜欢追求华丽、高贵与挑战的男人,与35至40岁的男人的追求不谋而合。
40岁至50岁:威士忌
四十不惑,40岁的男人,用橙色的画笔绘制人生的风景线,笔尖蘸着沉甸甸的收获。他们成熟睿智,褪去了年轻时的“鲁莽与狂躁”,懂得宽恕是人间最大的美德。
这个年龄段的男人更加喜欢喝杯威士忌。用矮肚杯摇曳着威士忌酒液已经成为了成功人士的典型生活方式。威士忌比啤酒、葡萄酒口感更烈一点,味淡而清,更利于40多岁的男人认真思考工作、家庭与生活。
50岁至60岁:白酒
五十而知天命,现在50多岁的男人大都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他们历经了国家与人生的起起伏伏,从大饥荒到贫穷落后到改革开放再到小康生活,他们对中国本土的文化更加情有独钟,更能深刻体会中国味儿。
白酒是中国的国酒,是中国酒文化的精髓。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因此,这个年龄段的人更想小酌一小杯白酒,满满的中国味。
60岁以上:葡萄酒
六十已是花甲之年。60岁的男人大都已经慢慢退出重要的工作岗位,开始享受剩下的人生,他们透彻淡然、深沉隽永,静观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
对于他们来说,喝酒更多的意义在于修身养性,因此,他们会选择喝上一杯葡萄酒。葡萄酒酒精度不高,含有延年益寿、预防癌症的白藜芦醇等物质,更利于老年人身体健康。倒杯美酒,摇杯小酌,谈笑间,尽享天伦之乐,一生亦无憾!
…

日饮红酒一杯,健康不求医
研究表明,一周每天喝酒的男性其患心脏衰竭的风险比不喝酒的人低20%,而相同情况的女性则比不喝酒的女性患病风险要低16%。然而,女性和男性对比,女性的患病风险又要低一些。研究人员称,虽然这些结果(低患病风险)背后的原因不明确,但种族、宗教、习惯、饮食的不同都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此次研究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文章提到,过度酗酒患上心脏衰竭的风险较大,甚至可能导致死亡,这对大家提出了警示。但适度饮酒则会减小患上心脏衰竭的风险,因此,饮酒的“度”非常重要。
哈佛医学院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选取了45-64岁间的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戒酒者、酗酒者和适度饮酒者(每周7杯)三类研究。另外还有一分类为每周分别喝7-14杯、14-21杯和超过21杯的。
结果显示,适度饮酒者患心脏衰竭风险最小,他们当中男性患病率为0.77%,女性为0.53%。但在戒酒者中,男性患病率上升到了1.02%,女性为0.79%。另外,每周饮用超过7杯酒的人患病风险有所升高。
值得一提的是,患病风险最高的是酗酒者,其中男性达到了1.5%,女性为1.02%。而酗酒男性的患病率比戒酒男性又要高出19%,女性则高出17%。由此看来,酗酒伤身,戒酒无益,适度饮酒方为正理。
…

醒酒的秘诀
在葡萄酒中,醒酒是存在最多误区的话题之一,也是最具有“拔苗助长”效力的环节。这篇笔记帮童鞋们解释了什么是“醒”,为什么要醒,怎么判断一瓶酒是否需要醒,并且在最后附上一张关于什么该醒什么不该醒的总结图。当你会醒这瓶酒时,你会发现它好喝许多。
什么是醒酒?
把葡萄酒从酒瓶倒入一个大的玻璃器皿中,在此过程中给酒“换气”,让酒液最大程度与氧气接触,然后搁着,从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
很多老酒也要被换置到玻璃器皿中,但其作用不是为了换气(虽然换瓶过程中不可避免与氧气接触),而是为了把酒里的沉淀物过滤掉。
为什么要醒酒?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人早上起床以后,也要伸伸懒腰,活络筋骨,精气神才能更好吧?此外,也可以把醒酒理解为一个帮酒“松绑”的过程——松绑之后,被捆在瓶中的风味才能一个个来表现自己嘛!
但如果做一个更深入的探究,我们可以从葡萄酒的“肉体”(或酒体,也可理解为浓厚度)和“骨架”(酸度和单宁)两个方面进一步了解氧气对于葡萄酒的作用。
葡萄酒的骨架——酸度和单宁——是帮助葡萄酒抗老抗氧化的关键所在。这也是为什么红葡萄酒比白葡萄酒更有陈年潜力(以及为什么红葡萄酒对人体健康更有益),因为红葡萄酒在酿制过程中会吸取葡萄皮里的单宁。这同时是为什么只有酸度较高(但具有足够风味尤其是矿物味)的白葡萄酒才具有陈年潜力——大部分普通干白都要在出产后的一到三年的窗口内饮用掉。
虽然葡萄酒的骨架有助陈年,但如果骨架过强,有可能会掩盖葡萄酒本身的风味。氧气帮助削弱骨架,让单宁和酸感更柔顺,让酒更易饮。其实陈年的道理和醒酒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让氧气把棱角磨掉,让藏在酒里的光冒出来,只不过两者最大的区别为醒酒是微波炉里打熟的,而陈年则是慢炖。
陈年可以让酒里的不同维度慢慢融合并齐心协力发展出很多陈年“三级香气”,例如皮革、蘑菇等;而醒酒则没有办法制造三级香气,但它可以释放本来隐藏于骨架背后的风味。虽说微波炉里的快熟并非一个最让人有食欲的比喻,但至少也比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冷冻食物要强吧!况且很多人并没有那么喜欢三级香气;相反,还是适当打扮的年轻姑娘——一级果香,二级木桶和酿造香——的市场是最大的。况且这些年轻姑娘里也并没有几个能够老了以后风韵犹存的啊!
对于正在高峰期的酒,或者口感已经颇为圆融的酒,适当的醒酒也会让其风味更佳。这时醒酒便不是调整,而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优势,所以醒酒时间也要适当缩短。
因此醒酒有两个目的:1)为了更好的平衡(调整),通常适用于强劲风格的葡萄酒。2)为了更好的发挥优势(突出),通常适用于丰腴风格的葡萄酒。
什么酒该醒?
注意,中档和中档以上的红酒、白酒、甚至香槟都可以醒!只要葡萄酒符合“强劲”型和“丰腴”型的描述——对于风格的描述,鹅娘做过一张“葡萄酒平衡公式”,也相当于一张风格地图。具体解释请见鹅娘的知乎答案…

红酒可以帮助人类活到150岁!?
在红酒中发现的化合物白藜芦醇可以用来合成药物,帮助人类活到150岁!如何有效抵抗衰老、延长人的寿命,一直是医学研究人员企图攻克的难题之一。如今,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抗衰老药物或许已经出现。
在红酒中发现的化合物白藜芦醇可以用来合成药物
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正在测试部分新药,研究表明,含有白藜芦醇的药物可有效预防癌症和糖尿病,这类药物既能口服也可外敷,如果成功,或许能让人的寿命延长至150岁。这些药物有望在5年内上市。不过,延缓皮肤衰老的药物目前还未研发成功。
激发单体抗衰老酶的潜能
在红酒中发现的白藜芦醇能够有效增强一种名为SIRT1的蛋白质的活性,从而达到抗衰老的效果。葛兰素史克一直在测试药物与医疗条件,临床试验针对患有癌症、糖尿病和心脏病的病人。实验证明,这种药物能对人体内一种单体抗衰老酶起针对性作用,继而发挥其“潜力”——预防各种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延长寿命。
单独对这种酶在同一机制下试验了117种药物的疗效,意味着目前一种全新等级的抗衰老药物具有可行性,能够预防癌症、老年痴呆症和2型糖尿病。
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大卫·辛克莱尔(David…

识别假酒的最佳方式竟是这样简单!
尼克(Nick Bartman)是一个“潜伏”在中国长达25年的知识产权律师。为什么说是“潜伏”呢?因为他经常受客户的委托,以卧底身份调查神州大地的各种造假活动。最近几年,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假葡萄酒身上,因为许多法国人需要他来查清中国的假酒来源以及都有哪些人在造假酒。
除了协助警方捣毁造假酒的黑窝,尼克对假酒的制假手段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像数字全息图或者二维码这样的防伪手段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们太容易被复制。这么多年以来,葡萄酒公司们在防伪方面所做的努力收效甚微,因为他们都搞错了方向。尼克建议,其实最有效果的防伪手段,其秘密就在葡萄酒瓶的瓶底。
将葡萄酒瓶翻过来,看看底部那凹陷进去的一部分,这个部位在英文里叫做Punt,其作用主要是增加瓶子放置时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让酒看起来比较满。
仔细观察这个部位,我们可以发现上面有一些奇怪的图形,还有几个数字,以及一些不规则排列的圆点。这些数字和图形都是在制造瓶子的时候就塑在瓶身上的,用以辨别制造酒瓶的工厂和批次,在酒庄发现质量问题时候可以追溯并决定要不要召回。它们可以透露酒瓶的制造商、工厂、产地、国家、模子、容量以及瓶子的高度等信息。
尼克表示,在这里面最关键的是那些像盲文一样的圆点,通过不同的数量、组合、位置还有间隔距离,合起来就可以为每一个批次的酒匹配一个独一无二的ID。通过建立一个电脑检索系统,加上瓶底的数字、图形、不断变化的圆点的排列组合、葡萄酒品牌和酒标,就可以极大地提高造假酒的难度和成本。
对于造假者来说,由于不断改变的圆点组合乃至瓶身的颜色,要想完全“复制”一款酒就变得异常的困难。消费者可以在酒商或者造瓶厂的网站上找到每个批次的葡萄酒的底部照片,通过比对瓶底图案以及酒标,就可以分辨手中的葡萄酒的真伪。
法国的一家大型造瓶厂表示,这种圆点“密码”早已在工厂内部使用多年,用来辨别酒瓶的批次,但从未在工厂以外应用过。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尼克认为他的建议行得通而那些“防伪标签”不行呢?他表示关键在于通过这样一个系统,可以迫使制造假酒的家伙们必须要先制造“假瓶”,而且要说服玻璃瓶的工厂不断地跟进“真瓶”的底部图案设计。这样会极大地提高造假成本,因为复制一个酒瓶设计模具的成本很高。
当市场上出现太多同一个酒瓶的葡萄酒时,对于酒商来说就是一个警示信号。此外,这个方法的关键之处还在于,目前玻璃瓶的制造实际上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大型巨头公司手上。就算在中国,制造葡萄酒瓶的公司也不多。
唯一的问题,在于酒庄需要多付一点钱来购买更多不一样的酒瓶,这样会导致利润下降。不过相比于假酒的危害来说,这多出来的一点点成本绝对值得,不是吗?
…

看看哪种葡萄酒更适合你的生肖属相!
今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十二生肖又能与葡萄酒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想想自己的属相,看看分析的对吗?
魅力老鼠
你非常具有诱惑力,充满精力,风度翩翩而且喜欢交际,稳重而具有幽默感。
纯正的初创葡萄酒非常适合你:Furmint福尔明葡萄酿制的葡萄酒具有香浓而又与众不同的口味,最有名的应该是来自匈牙利,具有醇香浓郁口味的Tokaji红酒了。
高贵迷人的红酒:德国的雷司令葡萄所酿的白酒从干型(troken)到半干型(halbtrocken),轻度甜味(spatlese)到甜味(auslese)再到浓郁甜味(beerenauslese)以及浆甜以及复杂口味(trockenbeerenauslese)应有尽有。
…

初尝葡萄酒的解惑
初尝红酒,是否有适合的品牌?
对于不敢喝红酒的人而言,我可以推荐口味清爽白葡萄酒。有人在品尝过味道浓厚而果香十足,且熟成度够的葡萄酒后,而意外地觉得——其实葡萄酒也是非常好喝的!在享用蓝霉乳酪等起司或牛排时,也务必要尝尝温和的波尔多红葡萄酒,与南法、加州、澳洲等地所产带有果香的葡萄酒!
为什么有的葡萄酒很便宜?
葡萄酒绝非高级品。从国王喝的到工人当成开水喝的葡萄酒,品质各不相同。只要不限定葡萄的生产地,将各地所生产的葡萄混合制成葡萄酒,就可以抑制价格。在非常便宜的葡萄酒中也有品质还不错的,如果有兴趣的话,尝试看看吧!
香槟和气泡酒有什么区别?
香槟也是气泡酒的一种,所以并没什么不同。但是有「香槟」商标者,只限于法国香槟区所生产的,经过严格品管合格的葡萄酒才可以称为「香槟」。所以「香槟」以外的气泡酒,在国际上是禁止称为「香槟」的,且受到香槟委员会彻底的保护,数年前甚至有某化妆品厂商发行同名的香水,而被迫停止发售。但其实一般人都将所有的气泡酒通称为「香槟」,香槟(气泡酒)是幸福之酒,请以享受的心情品尝吧!
葡萄酒有甜味和不甜口味,是如何调味出来的呢?
葡萄酒的甜味和不甜口味并不是调出来的,而是在葡萄自然发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原味。将压榨所得的葡萄汁放置着,就会持续发酵,而使糖分转变成酒精成份。若要制造甜味的葡萄酒,则须在中途停止发酵,让糖分残留其中;而继续发酵的话,就会成为不甜的葡萄酒。平常习惯饮用甜葡萄酒的人,不妨也尝尝不甜口味的葡萄酒!
开葡萄酒方法?
要打开葡萄酒时,有时会怕把软木塞弄得破破烂烂的,令人紧张不已。如何正确开瓶呢?
软木塞会裂碎,是因为干燥的缘故。保存葡萄酒时,要将葡萄酒瓶横置,让软木塞浸泡到葡萄酒,防止软木塞因干燥而裂碎。很多开瓶器,只需朝同一个方向旋转,软木塞即能自然的升起来、或者不需太费力就可以将软木塞拔顺利地拔出。
在开香槟等气泡酒时,有时软木塞会突然弹出,这样似乎太可怕了。有没比较高明的开法呢?
将酒瓶充份冷却。(冷却并可以防止开瓶时葡萄酒喷出来)
可以在软木塞上覆盖餐巾。
以左手握住酒瓶,再以右手旋转打开软木塞。(以旋转并持续力量向下押住软木塞的方式打开)
软木塞稍微上升后,也不要突然用力拔出,而是要持续往下压软木塞便会自己慢慢弹开。
倒完葡萄酒,如何防止酒滴流下来?
倒完葡萄酒时,要一边转动酒瓶,一边将酒立起,就差不多可以防止酒滴流下来了。如果酒滴还是流下来,那就以餐巾等马上擦掉就可以了,不用太在意。最好随时准备好餐巾,以便用来擦拭冷却桶中酒瓶上的酒滴。
红葡萄酒的存放时间?
葡萄酒有红酒、白酒之分,且各有其最佳的品尝时间。有些是一年,也有些是五年后才适合品尝。但白酒的口味大多较清爽,所以,选购时以年份较近者即可。而如果要饮用口味清爽的红酒,其选法则与白酒相同,但若要长年存的红葡萄酒,在管理上是很辛苦的,所以并不建议您这么做。
想喝葡萄酒,却又觉得一瓶喝不完时,怎么办?
葡萄酒以一瓶(750ml)四人份为基准,一人份约两杯。如果在座酒量都很不错时,则可配合鱼类或肉类料理更改葡萄酒。但用餐者只有两人或者在座者都不胜酒力时,则建议你点半瓶装的就好,半瓶喝完了,还想再喝时,可以换别的口味,且亦可只点一杯。
…

一份给“80后”婚礼的葡萄酒单
作者:曹慧杰??编译:左麒伟?Richard.Z??发布日期:2015-01-12
从广义上说, “80后”是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从1980~1989年的那一代人,并且以独生子女居多。生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加上有西方国家的文化影响,这一代人比父辈更注重精神层面的生活方式,更注重生活的品质。
“80后”是比较现实的一代,也是追求个性生活的一代,这些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忱并没有那么高,更能接受新鲜事物,更注重的是事物的品质和品牌效应。早已步入职场的“80后”,在不同途径中都有着自己的赚钱方式,并拥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并且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消费环境,譬如网购、DIY,或者个性定制。
于现在来说,“80后”也已经形成了对于酒水的独到见解。他们不再像父辈那样注重白酒,加之对西方文化的追崇,以及“夜场”又源于欧洲,所以会更青睐于葡萄酒和洋酒。
前一段时间有位“80后”的闺蜜向我咨询婚礼用酒的相关事宜,我首先问她婚礼的风格,重要的是,这是爸妈全权负责的婚礼,还是自己设计的婚礼?因为负责人不同,婚礼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爸妈想象中的婚礼是那种以吃好喝好为出发点的传统酒席,各种拱门鲜花铺满现场,酒水也以传统的“三种全会”为宜,即葡萄酒、白酒和啤酒——葡萄酒甚至还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在婚礼的现场,价位则是越便宜越好。我曾经询问过他们,对葡萄酒有什么要求和价位?给我的回复是他们都不懂,便宜的就行。但是葡萄酒在国内越来越受追捧,懂它的人也越来越多,来参加婚宴的众贵宾中,总会有几位研究和喜欢葡萄酒的人,太便宜的酒确实上不了桌面,和当天的婚礼现场对比,有点大煞风景。
而我这位闺蜜的婚礼则是她和老公自己做主的婚礼,只宴请50人,冷餐形式,葡萄酒的预算很高,希望有多种葡萄酒可供选择,因为婚礼上会有很多在国外生活的朋友回来参加,他们自己在国外也是经常接触葡萄酒的,为此也要准备无可挑剔的葡萄酒。这场婚礼完全就是西方婚礼的感觉,那香槟酒就必不可少,新人出场前所有贵宾等待的时候,特别需要香槟酒开胃,和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交流一下。红葡萄酒及白葡萄酒则是为了正餐做准备,搭配肉类和海鲜类菜肴。餐后水果和甜点,不会少了甜白葡萄酒的身影。
最后我给出的酒单是:开胃酒选用酩悦桃红香槟…

几十元的进口葡萄酒,可信吗?
在消费者心目中,进口的葡萄酒一直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之一,最出名莫过于法国葡萄酒。但随着年末消费旺季的到来,法国葡萄酒却频频卖出“跳水价”。
有一类促销广告特别引人注目,原价五六百元的“法国原瓶原装进口红酒”,竟打出六七十元的促销价,几乎以原价的十分之一来销售。
这样的价格是真优惠还是假促销?业内人士表示,国内葡萄酒行业一直存在价格虚高的现象,消费者在购买时不应仅仅盯着价牌和产地,还要学习如何看酒标,辨别出其真实身份。
…

十大葡萄酒谣言排行榜
葡萄酒加奶酪真的能减肥吗?酒越老越贵就越有投资价值?唐佩里侬真的是香槟的发明者吗?十大葡萄酒谣言排行榜,哪些忽悠了你?
谣言一:挂杯越多酒越好
挂杯指的是晃动葡萄酒杯后,在杯壁上留下的透明液体,也被称作“酒泪”、“酒腿”。挂杯比较明显的酒,酒精和糖分含量也相对较高。但以此作为判断一款酒…

为什么有些葡萄酒名你看不懂?
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的葡萄酒以产地命名,如香槟产区?(Champagne),而有的葡萄酒又以葡萄品种命名,如霞多丽 Chardonnay,其实,葡萄酒的命名也有不少来头,让我们来搞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
…

自酿葡萄酒甲醛是否超标
葡萄酒的酿造有极强的技术成分,包括葡萄的选择、器皿的选择以及存储时间等多个方面。在选择葡萄方面,宜选择新鲜的葡萄,由于葡萄在常温下不易保存,容易发生霉变,如果新鲜度不高,会使酒中更容易滋生霉菌;自酿葡萄酒最好用非金属器皿,比如玻璃瓶、玻璃罐;刚开始发酵时,要让葡萄果皮、果肉、果核在一起,持续发酵几天到三周,再将上述东西分离出去,完成装瓶、密封。
“网上说自酿葡萄酒容易产生甲醛,喝下去会不会有害啊?”近日,在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国家农产品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技术人员做了一个试验,对记者提供的3份自酝的葡萄酒、酸梅酒进行检测,样品经过严格的蒸馏、再衍生、上液相色谱仪等,结果显示3份样品均没有检出甲醛。
美酒变毒酒?
近期网上曾有“自酿葡萄酒甲醛超标,美酒变毒酒”这一报道,称自酿葡萄酒有风险,有人将自酿葡萄酒送到检测机构检测发现,许多自酿葡萄酒的配方都存在超标等问题。其中一些由于含有甲醛等物质,甚至属于“有毒”物质。报道还引用了某酒业负责人的说法,曾经有过因为喝了自酿葡萄酒拉肚子的案例。该负责人说,自酿葡萄酒,一般在消毒杀菌上做得不够完善,存在大肠杆菌超标等情况。
然而,记者查阅了所有的报道,对自酿葡萄酒检出甲醛这一说法,只是来自于该媒体记者的“听说”,并没有任何权威实验检测机构的实验数据作为佐证,因此,该结论不免让人怀疑。
夏秋季葡萄大量上市的时候,许多市民喜欢自己购买新鲜葡萄来自酿葡萄酒,时下这些葡萄酒陆续可以开罐品尝了,而网上的传言让这些喜欢酿酒尝鲜的市民多了一份担心。事实究竟如何?自酿葡萄酒真如网上说会产生有害甲醛么?
没有检出甲醛
为了求证上述说法,记者分别在南宁3位市民的家里采集了2份自酝葡萄酒样品,另外还有一份自酝的酸梅酒,均是今年7月刚自酿的新鲜酒,每种样品取样2两左右。将这3份样品送到广西局国家农产品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请该实验室高工汪文龙进行实验检测。
汪文龙表示,要从葡萄酒样品中检测甲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实验过程。需要经过蒸馏、再衍生,最后经液相色谱仪测定等多个步骤才能得出结果。
汪文龙和实验室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经过严谨的检测,结果显示:3份样品均没有检出甲醛。
汪文龙说,此前从未听说过葡萄酒内含有甲醛这一说法,但是自酿葡萄酒内含有甲醇确是事实。他怀疑,会不会是网络的报道误将甲醇认为是甲醛?他解释说,葡萄酒国家标准GB15307-2006中并没有对甲醛含量进行限量,而甲醇含量是发酵酒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的重要指标,国家标准中对甲醇含量有明确规定,要求每升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必须在400毫克以下。
酿酒适度加糖
汪文龙介绍,葡萄酒企业在制作葡萄酒过程中常常会加入商业用果胶酶,这些果胶酶的加入可以使部分果胶物质进一步分解,提高葡萄汁的出汁率,而果胶会让水果中的羧基甲脂成分进一步降解出甲醇。甲醇是一种有害物质,假如含量高会引起慢性中毒,如失明等。但市民自己酿的葡萄酒一般不会去添加商业果胶酶,因此甲醇超标的情况几乎不会发生。
有市民咨询,酿葡萄酒时都喜欢加糖,但糖加多加少却难以掌握一个度,如果加多了会不会对身体有害呢?
对于这个疑问,汪文龙说,是否需要加糖和加多少糖,是根据最后想酿成的酒度和葡萄原料的糖度来推算出添加量的。一般是每升17克糖能产生1度的酒度,自然酿造最高能达到的酒度是15度。一般来说,葡萄汁含糖量低,酒度就低,难以保存,但如果糖太高,发酵不彻底,就会产出甜葡萄酒。“过甜的葡萄酒对高血压、高血脂的中老年人身体不利,所以,加糖量要适度。”他说。
是否滋生大肠杆菌?有报道称,自酿葡萄酒一般在消毒杀菌上做得不够完善,会存在大肠杆菌超标等情况。
对此,汪文龙对记者表示,这个情况不排除会发生,但概率相对较小。他说,自酿的葡萄酒,整个环境是酸性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的细菌都不会繁殖生长。如果存在大肠杆菌等细菌,可能跟前期购买葡萄时没有清洗干净有关。
…